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经历千辛万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边长120尺约42米左右,塔身加塔刹相轮、露盘通高180尺,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于武则天长安年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塔基现高4.2米,南北约48.7米 ,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底边长为25.5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我国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每层四面均有劵门,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太宗御撰的《圣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圣记》两通珍贵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和象征,曾经作为西安的市徽,是我国政府接待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的场所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登塔游览
【塔座】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
在南门东西两侧的碑龛内镶嵌着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碑刻。
塔座登道的动测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一层】
在唐时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
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也是值得一观。
在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身临其境,呤诵一番,颇有原词原句的感受。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
【二层】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金鎏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均争先礼拜瞻仰。
在两侧的塔壁上,还附有文殊、普贤菩萨壁画两幅及现代名人书法多幅。多是唐代诗人登临大雁塔有感而发的诗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长。
【三层】
在三层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关舍利的由来有着一段美丽的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所赠,属一乘佛宝。
大雁塔的模型是严格按照1:60的比例,请名家制作,选材上乘,惟妙惟肖。
【五层】
大雁塔五层上,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实,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在五层的塔室内,还收集展出有玄奘鲜为人知的数首诗词。可窥见玄奘很高的诗词艺术造诣。
【六层】
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诗圣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七层】
来到大雁塔的最高处,您可向四周远眺,古城四方四景尽收眼底,恰如置身于理想而神奇的佛国仙境。七层的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14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他在印度所闻的僧人埋燕造塔传说,向游人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大雁塔北广场创造的新纪录: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它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拥有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
陕西民俗大观园位于大雁塔西侧,占地55300平方米,民俗大观园通过雕塑艺术集中展示了“陕西八大怪”等各种生动有趣的陕西地方民俗民风,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
大雁塔南广场
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对佛文化的阐释,于2001年初建成开放.占地32.6亩,包括玄奘雕像、园林绿地、花岗岩铺地和水面过桥等设施。
大雁塔美食 西安大雁塔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梆梆面、柿面糊塌、凉皮、炒粉鱼、锅盔、千层油酥饼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内经营羊肉泡馍的餐馆很多,几乎每一条大街上都会有几家专门的羊肉泡馍馆,其中最有名的无疑要算老孙家羊肉泡馍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馍馆、陕西太子楼御膳馆有限公司、西关牛羊肉泡馍馆、春发生泡馍馆等也久有盛名。
首创“西安饺子宴”的是西安餐饮行业中唯一的国家二级企业——西安解放路饺子馆,此外,天津饺子馆、德发长饺子馆、永新饺子馆等几家餐馆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尝小吃除可在南稍门、东新街的夜市外,还可以去鼓楼后的小吃街。鼓楼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记适可而止,不要吃坏肚子。
大雁塔名城何来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真的与大雁有关吗?是的,与大雁有关,而且是蒙上了一层佛教的神奇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可是有好长时间他们吃不上这三种肉了。一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开玩笑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大雁飞了出来,投身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我国唐代名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大雁塔。后来,塔虽经武则天长安年间更拆重建,而名称却延续至今未变。
雁塔题名典故 西安大雁塔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是学子们考取功名以后,进行欢庆和纪念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
唐代时期,科举制度日趋发展和完善。每年新科进士燕集曲江进行宴庆,官方便在曲江池西侧杏园设关宴欢庆,故称杏园宴。唐中宗神龙后,杏园宴罢,这些进士又齐集慈恩寺塔下进行题名活动,称为“雁塔题名”。可是雁塔题名究竟始于唐中期何时何人,却无详实史料记载。有说始于韦肇,有说始于张莒,但可以说,此二人是雁塔题名最早的人。自他们题名于大雁塔后,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一直沿袭到清末。
唐朝对科举十分重视重视,以士取仕成为唐代文人学子的仕途之始,取得功名的必由之路。而在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为非常荣耀之事。明嘉靖十九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是:“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据史料分析,仅在唐代的8000余名及第进士中,约有五六千名及第者题名于雁塔。
在古都长安的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失去了首都地位,后来在长安仅仅是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题名。以后历代及第进士也仍在各朝的首都京城进行进士题名,乃是长安“雁塔题名”文化活动的效仿和延续。